hú jiǎ hǔ wēi
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。 假:借。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后以“狐假虎威”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人。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;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;天帝使我长百兽……子随我后;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’虎以为然;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;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;以为畏狐也。”
用作贬
"1. 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,他~仗着他哥哥的势力,横行乡里,无恶不作。"
yī shēng bù xiǎng
指不发出一点声音。
bù zhī duān ní
端倪:头绪。 不知头绪。
tuī bō zhù lán
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(多指坏的事物)的发展,扩大声势或影响。宋朱熹《朱子全书·治道一》:“此等议论,正是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。” 澜:大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