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ì ér bù tán
躲避开而不肯说。 指有意回避事实。
徐迟《一九五六年〈特写选〉序言》:“尖锐的矛盾;避而不谈;或加水冲淡了。”
偏正式
"1. 他只交待了一些多吃多占的小事儿,对贪污受贿的问题,却~。"
qǐng jūn rù wèng
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则天皇后天授二年》记载,有人告发周兴谋反,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,周兴还不知道。来俊臣问周兴:“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?” 周兴说:“这个好办,拿个大瓮,周围用炭火烤,把犯人装进去,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?”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,四面加上火,对周兴说:“我奉命来审老兄,请兄入此瓮吧。”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。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。
bù hán ér lì
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 栗:发抖。
wú gōng ér fǎn
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。 。